台中91歲沈爺爺十幾天來食慾不振,越來越嗜睡等現象,到急診抽血檢查發現,尿毒指數和動脈血液氣體分析異常,確診為「腎臟病合併尿毒症候群」,經緊急洗腎後恢復食慾及意識,待尿毒素下降後,開始接受低劑量腹膜透析,返家後順利讓爺爺保有原本生活品質。
沈爺爺患有高血壓,長年服藥控制穩定,但年齡漸長腎臟功能逐漸衰退,這兩週家人發現胃口越來越差,甚至整天都不進食,最近三天睡眠時間越來越長,開始對家人呼喊沒反應,甚至必須強力搖晃爺爺才會睜開眼睛,於是至急診就診,發現其尿素氮(BUN)高達180 mg/dl(正常值約7-20 mg/dl)、肌酸酐(Creatinine)值超過11 mg/dl(正常值約0.5-1.2 mg/dl),動脈血液氣體分析項目中,血中重碳酸鹽濃度(HCO3) 10 mEq/L(正常值約20-28 mEq/L)、血中酸鹼值7.12(正常值約7.35-7.45),確診為腎臟病合併尿毒症候群。
血液中的尿素氮與肌酸酐俗稱「尿毒素」,是評估腎功能的關鍵數值,代表腎臟排泄含氮廢物的能力,當尿毒素過高時,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例如血中尿毒素過高引起代謝性酸中毒、毒素沈積在腸胃道使消化及蠕動變差、毒素沈積在皮膚造成搔癢症或暗沉,影響到中樞神經會使患者反應變慢,人格變化或胡言亂語,嚴重者甚至會像沈爺爺一樣嗜睡接近昏迷,這就是所謂的「尿毒症候群」。
當慢性腎臟病患者有尿毒症候群時,代表尿毒素已經影響到身體各種功能,此時不能再延遲以免造成無法逆轉的傷害,應該及時治療,也就是接受「腎臟替代療法」,俗稱洗腎,洗腎雖然無法像仿間謠傳治百病,但能夠將患者腎臟欠缺的功能補足,例如像沈爺爺一樣尿毒累積成尿毒症候群,就用人工的方法排瀉掉。
當腎臟功能慢慢恢復時,需要洗腎補充的劑量就可以隨之減少,就像爺爺一樣,一開始接受腹膜透析治療時,需要高劑量透析,經過兩三天後,爺爺意識漸漸恢復,也慢慢有食慾,抽血時尿毒素也下降,此時便可以逐漸調低劑量。
雖然爺爺因年近九旬,腎臟功能恢復不夠好,無法完全脫離洗腎,但出院後只需要在家中接受低劑量腹膜透析,能夠長久維持殘餘腎功能,以後一個月回診一次即可,讓爺爺日後能免於舟車勞頓,享有原本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