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的同時,熟齡族更重視自我生活型態,這同時影響其醫療選擇。「引人入腎」Podcaster、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就發現,熟齡腎友不再圍繞兒女而居,並且開始規畫晚年圓夢,因此當進入透析選擇時,能否自立生活變成重要的考慮。
根據腎臟年報最新統計,2018年新增12346名透析病患當中,男性平均年齡65.7歲、女性平均年齡69.4歲,且熟齡族趨勢越來越明顯。
「有些熟齡腎友還想出去泡茶,到處開車趴趴走」在林軒任的診間,越來越多非典型的熟齡腎友出現。
像他有個70多歲的男性病患,選擇腹膜透析後,照樣登山,享受「自主假期」。另一名80多歲的女性病患,要在北部和中部的兩個兒子家輪流居住,不宜一直更換洗腎醫院,便選擇腹膜透析,保有北上南下的生活自主性,兩個兒子既能維持工作也能照顧媽媽。
林軒任說,有些熟齡腎友覺得待在家裡比較開心,選擇自己學習如何在家操作腹膜透析。若家中有外籍看護,多學一個透析換液技能並不難。再者,部分住在長照機構的年長腎友,因機構內沒有洗腎室,需外送到特定的院所洗腎,腹膜透析是個解套的方式。
林軒任說明,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當病程進入第四、五期末期腎臟病前期時,他會向病友溝通三種治療方式,分別為換腎、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洗腎後想要怎麼樣的生活型態,能否自我照護、繼續工作、有自主的假期,或與照顧者達成共同期待的生活樣貌,都是腎友在選擇透析治療方式時會考慮的。
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是將血液引流到體外的機器,移除血液裡的毒素,每周到醫院或透析診所三次,一次四小時。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是透過腹部的導管輸入乾淨的透析液進行治療,可在家自己操作,一天換液三到五次慢慢移除體內毒素,對心血管負擔較小,每月回診一次即可。換腎雖為首要推薦選項,但腎臟來源是最大的問題。
居家腹膜透析與居家血液透析均稱為「居家透析」,在美國、香港等國的施行比例較台灣普遍,也逐漸受到重視,目前國內選擇居家透析的病患以腹膜透析為主,隨著高齡趨勢帶來居家醫療的觀念,居家透析政策與配套措施開始被慎重討論。
林軒任觀察,還是有很多腎友對居家腹膜透析不太了解,透過好的醫病共享決策,病人能在醫師充分告知資訊下,了解各種治療方式,並擁有決策權,而非完全聽從醫師建議,他說:「病人可以自己選擇透析方式,相對的也要為健康負起責任」。
「洗腎不是人生的終點。」林軒任接觸許多腎友後有感而發,在洗腎方式多元化之後,增加病患對自我生活和醫療的主控權,「因此,洗腎雖不是件太快樂的事,但把它當成每天都要吃藥一樣,當自己可以決定生活的一些事情後,洗腎就不再是可怕的事。」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