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又邀請到我的好朋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主任秘書陳韋成醫師來到節目上,想要和大家討論AI人工智慧。ChatGPT幫我很多忙,像是寫一些文章、編故事給小孩聽。而醫師在門診的時候,因為要一面聽病人講述身體哪邊不舒服,並即時診斷、制定治療計畫,將所有內容輸入電腦,很難和病患有眼神交流,但是現在有一套AI人工智慧系統—智海系統,可以幫助醫護人員用語音輸入的方式,有效率的完成病歷,讓醫護人員可以更專注於醫療品質上。
什麼是智海系統?
現今醫療環境越來越複雜,疾病程度也越來越複雜,醫護同仁做的事情越來越進階跟高科技,必須精進我們的技術跟技巧,提升病人照護的品質。其中有一個部分,一般民眾可能不太知道的是病歷,病歷聽起來只是個紀錄,但實際上這個紀錄會影響到病人的安全,醫師跟醫師之間、醫師跟護理之間,必須了解病人過去的狀況,才可以延續後續的治療。
可是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寫病歷要花很多時間,一方面是為了病人安全,把這些重要事情記錄下來,即便現在系統很方便,有一個區塊可以記錄病人所講的一個細節,再用醫療專業記錄下來。但是醫護同仁每天照顧病人很辛苦,五、六點下班後,還要留下來書寫病歷,往往寫到晚上十一點,其實看了很捨不得,畢竟照顧病人的本質還是在病人身邊,記錄固然重要,但也不希望同仁額外花這麼多時間寫病歷。因此,如果科技這麼進步,能不能讓病歷的記錄達到原本的要求,又讓同仁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這也是今天的主角智海系統(gHi system;Generative Healthcare Intelligent System),它可以在醫療互動中,像是醫師跟病人的說話的過程、了解病人狀況與解釋的情形下,把這些內容記錄下來,並生成一個病歷,這是我覺得最了不起的地方。智海系統,生成式語音的智慧醫療,是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的指導下,由人工智慧中心徐凱程主任帶領工程師,一起生成智海系統。
智海系統第一個是語音,醫師、護理人員和病患或家屬解釋的過程,就把這些資料,從語音變成文字。這些文字不是逐字稿,而是會把變成我們想要的型態,像是初診的病人說的內容、醫師說的內容、診斷是什麼、進一步要做什麼,像是護理紀錄、會議紀錄等各式各樣的報告,都可以用智海系統完成。
智海系統的開發過程
因為周院長跟許主任在幾年前就注意到醫療工作很需要用雙手做事情,像是實際照顧病人、打針、弄點滴,可是寫病歷要額外時間,所以就開始做語音輸入,把對話的資料輸入進來,尤其我們講話速度通常比打字還快,這就是智海系統的好處。
智海系統與其他AI系統有什麼不同哪?因為醫療會用到中文和英文名詞,大家可以試試看,用iphone的Siri,或LINE的語音輸入,會發現Siri的英文辨識度比較好,雖然LINE的中文和英文辨識度都不錯,但中英夾雜的過程就會遇到一些問題,所以智海系統早期在做語音很厲害的部分是,它只有醫學的用詞,且中英夾雜也可以。
最近因為ChatGPT的產生,周院長和許主任到美國參加一個展場,看到國外用英文生成,所以既然我們有這樣的基礎,再加上GPT,真的是如虎添翼。
如果有錯誤的病歷可能造成後續治療的錯誤,如果是住院病人,通常我們會先去床邊了解病情,再做處置,忙了一整天再回來寫病歷,此時已經過好幾個小時,在忙碌過程中,有時候記的內容並不完全,病歷書寫就會有誤、內容量也會變少,醫療品質的證據力也會不足,所以有了語音輸入,可以幫我們完成很多事情,也能提升醫療照護品質。
智海系統除了助理的角色,也是一位好老師?
過去醫師常常講:「病歷寫不好,是因為我沒有時間;我的英文不好,所以有一些不夠優化。」好像用這些理由,就可以掩飾病歷寫不好的事實。但前面提到,智海系統的使用過程,它將中文翻譯成英文的功力,還比Google翻譯還要流暢跟順利,畢竟它是念很多書的網路資料的生成內容。再來就是醫師和病人 對答的過程,就能省下時間,假如平常都是和病人聊天,講一些無關醫療的內容,就會發現並不是沒有時間寫病歷,而是講話邏輯不清楚。
所以醫療本質應該是醫師跟病人互動,就像醫師在診間都在看電腦,幾乎沒有正眼看病人,這是因為他的時間緊湊,要記錄重要訊息,又要跟病人解釋病情。如果打記錄這件事可以交給AI處理,讓醫師專心與病人互動,從病史中找出疾病最根本的問題,這才是醫療最重要的事情。
智海系統也可以做會議紀錄?
有一次參加在台灣辦的亞太國際會議,那個場合是講英文,有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小姐,全程很認真打字記錄內容,但因為有智海系統,讓我可以專心聽演講,用錄音的方式把演講過程記錄下來。系統會先產出逐字稿,再根據使用者下的指令整理成摘要內容,甚至翻譯成中文。聽演講的重點應該是專心聽跟記重點,以及思考是否有可以與演講者互動或詢問的問題,第二,在做記錄這件事,逐字稿需要重新再整理,但假如透過下指令,就能得到想要的內容,這是智海系統另一個運用方式。
智海系統未來會不會取代醫護人員的工作?
首先回到智海系統,是否代表以後再也不用寫病歷,醫師可以無腦讓病歷生成嗎?答案是否定的。智海系統就像一個工具產生一段內容,本來要自己打字,現在是透過下指令取得想要的內容。
曾經有醫師說過,醫療的本質是誠實,他覺得GPT不誠實,我覺得這是看如何使用這個工具。這牽涉到兩件事,第一,沒有的東西不會讓他生成,所以前面提到,醫療本質是好好詢問病史,了解病人,沒有問到的內容不應該長出來。所以面對同一個病人,資深醫師或年輕醫師,在問問題的技巧上不一樣,產生的內容就不一樣。第二就是如何去應用AI系統,需要花一些時間思考如何下指令,這就是要靠大數據的累積,雖然AI可以提供不錯的建議,但是要完全取代人類,現在可能難以達到。
就像相機發明後,畫家也沒有因此消失,過去曾有一段時間,誰畫得越寫實,就越了不起,但自從相機發明後,寫實好像不是了不起的事情,可是繪畫的意境不是相機可以完全達到。
這就是一個時代的改變,讓醫療從業人員不用一直看電腦,而是可以看著病人閒話家常,藉此更了解病人的病史,AI就能打出一些病歷,並提供一些診斷的建議,我覺得這是很美好的事情。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