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9【時事】《親愛的房客》談洗腎的元兇–糖尿病

在門診很多病人都會問:「為什麼我會洗腎?」很多人認為自己腎臟不好,是因為吃糖尿病、高血壓的藥,打胰島素、抗生素,或是每天吃安眠藥、服用治療B肝、C肝的藥物害的。甚至聽過更荒謬的講法,有長輩認為自己腎臟壞掉,是因為常常照X光所致,這邊要澄清一下,一般檢查照的X光並不是放射治療,所以劑量都非常低,只要一年不照超過幾萬次,通常對身體都沒有傷害。

點此聽Podcast

大家對於腎功能變差的理由千奇百怪,其中有六成年紀較大的病人,經常被地下電台的說法誤導:「為什麼看醫生但肌酐酸還是很高?是因為醫師一直開藥給你,吃很多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的藥,所以你的腎臟才會愈來愈差。」

所以每當幫病人增加糖尿病藥物時,他們就會拿地下電台的話質問醫師,其實此時應該反求諸己:腎臟不好,是否因為血糖控制不佳造成?因此,在《親愛的房客》第三部曲,要向大家介紹洗腎的元凶──糖尿病。

腎臟的超過濾模式

腎臟就像一個濾網,血液進來濾網後,會變成尿液出去,由於濾網的功能是將體內毒素瀝除,而濾網用久了會髒,身體會自行修復,但若血液中的血糖過高,使濾網累積的毒素超出負荷,腎臟就會開啟「超過濾模式」,將濾網打出一些洞,使糖分從濾網進入尿液,就形成所謂的糖尿病。

蛋白尿的形成

一旦開啟「超過濾模式」,等同於腎臟開始超時工作,超時工作久了,濾網就會喪失過濾能力,導致尿液中出現一些不該出現的物質,例如尿中有泡泡(即蛋白尿),當濾網的超過濾模式過於嚴重,蛋白質就會從濾網的破洞跑到尿中。

這邊要提醒一下,蛋白尿通常像咖啡的奶泡一樣,呈現方式為非常緻密的泡泡,許多男生都是站著尿尿,多多少少尿液都會有泡泡,假如泡泡大小不一,通常不是蛋白尿,男性朋友不必驚慌。

血糖控制不佳的案例

一位60幾歲的阿姨,看門診已經一段時間,每次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都維持在10%上下(正常值是6%以下,對應血糖是100 mg/dL以下),代表血糖都到200 mg/dL,甚至300 mg/dL。雖然有開藥給她,但阿姨都沒有規律服藥,飲食也沒有控制所以原本腎臟功能還不錯,但幾年下來漸漸出現蛋白尿,她開始感到害怕,抽血檢查發現腎功能已經剩一半。

此時要她好好吃藥,但她還是不聽,覺得吃藥傷腎臟,而在他們的觀念裡,食品和補品是無害的,所以吃進大量補品,直到腎功能剩10%,才恍然好好控制血糖才是王道,腎功能才不會漸漸衰退。

其實這位阿姨應該在糖尿病還沒惡化之前、腎臟超過濾模式還沒開啟之前,或是腎臟超過濾模式還沒開啟太久之前,趕緊將血糖降下來,不要讓腎臟過勞死,才不會進入透析。

小結

台灣的國病除了肝病外,腎臟病的嚴重性也不可小覷,雖然有四成的洗腎病人是因糖尿病造成,但很多人仍忽視糖尿病,甚至認為因為吃血糖藥,或是打胰島素,才會導致洗腎。

因此要提醒大家:

  • 糖尿病是洗腎的重要原因,假如家中有長輩們,或是自己是糖尿病患者,務必謹記糖尿病控制不好,一定會造成洗腎
  • 洗腎的原因絕對不是藥物引起,而是自己的血糖控制不佳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