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98【故事】腹膜透析技術傳承!總醫師分享學習歷程 FT.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總醫師 林哲宇

林軒任醫師(以下簡稱任):這次特別邀請一位很特別的來賓,有follow我們FB粉絲團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個月前有一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學弟,來到我們醫院學習腹膜透析植管。一個月的時間他也學到很多經驗,所以我就想請他跟大家分享一下學習心得,我們先介紹林哲宇醫師!

林哲宇醫師(以下簡稱宇):Hello引人入腎的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總醫師林哲宇。

任:哲宇大概12月初的時候來到我們醫院,任務是學習腹膜透析植管,這也代表已經有其他醫院的主治醫師、主任們認可這件事,所以才派總醫師來這邊學習。首先請林醫師介紹一下他在哪間學校畢業?在北醫training多久了?

宇:我是花蓮人,慈濟醫學系畢業,後來開始到北醫系統,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擔任過PGY,後來在雙和醫院內科擔任了3年的內科R,輾轉又回到北醫在腎臟科當fellow。

任:大家知道我們醫師養成系統是這樣,醫學系畢業會考到醫師執照,經過三年訓練,再考到內科專科醫師執照,接下來可以選次專科,學弟選的是腎臟科,基本上腎臟科要訓練兩年,才能考腎臟專科醫師執照。他就是在訓練這兩年的途中,今年當然要考試了,也預祝他考過腎專。因為大家知道,腎臟科是一個非常難考,錄取率很低的一個科,但是我相信學弟這麼優秀,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宇:謝謝!

任:問一下學弟喔,當時怎麼想來亞大醫院學習腹膜透析植管呢?

宇:其實這個事情有賴於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周副跟林主任,算是為腹膜透析殺出一條血路啦!雖然在腎臟科這個領域有腹膜透析的需求,但其實這管子,很多時候都是外科的同事在放,由同事在外科執行這件事情,有一個很大的先決條件,就是病人需要接受全身麻醉,然後才可以再藉由腹腔鏡手術,置入腹膜透析管,來執行後續的腹膜透析。

但是其實腎臟科的病人有蠻大的特點,就是他不只腎臟,還合併一些其他的內科問題,常見的就是心肌衰竭、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有一些比較advanced的腫瘤,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他在做麻醉評估時被麻醉科退貨。或者是說,有一些病人在比較緊急的狀況下,要在ICU執行一個緊急的透析,但是因為合併其他問題,導致他洗血液透析非常容易掉血壓,一旦出現這個狀況,通常他的護理團隊就很緊張,然後就會聯絡醫師端,造成整個團隊就是陷入一個很恐慌的狀態,進而影響到後續的生機。

那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能夠在床邊做腹膜透析植管,可以規避掉麻醉科要求的各項數值的標準,就等於是這類病人的救星,就像我剛剛講的不能全身麻醉、洗血液透析常掉壓、洗腎洗得很不舒服的病人。

那另外就是,其實我在醫學院的早期,就有在大學實驗室,那時候實驗室的老師也是腎臟科,所以我最後會選擇腎臟科,其實也有受到一開始的影響。這當然也加上說自己有了家庭,當初選科的時候,其實有在腎臟科跟腸胃科中間做選擇,我覺得腎臟科可能相對時間上能夠照顧家庭的彈性大一點。

至於為什麼會掙扎,是因為自己本身有一些外科性格,當時介入性腎臟科的觀念也算新,所以我也知道腎臟科是一個以腦力為主的科別,但其實還是有一些動手做的機會,所以我們部長跟我說:「哎哲宇,亞洲大學腎臟科很厲害,得到SNQ銅獎,特別是他們的腹膜透析植管這一點很強,希望能夠派你去學習。」我才再正視回這件事情。

任:幫學弟補充一下,剛才講說腎臟科醫師植管這件事,其實有些病人是真的很需要,因為傳統我們轉介到麻醉科要開刀的時候,常常心臟、肝臟、腎臟不好或年紀大,麻醉科就不敢麻醉,告訴我們說這個不能開刀,但是其實腎臟不好要洗腎,對病人已經是一個負擔了,當他沒有選擇,就只能用血液透析。

另外剛剛學弟有講到選科,就是考到內專執照以後要選科,可以請哲宇給一些後進者建議嗎?哪些性格比較適合選肝膽腸胃科?哪些性格比較適合選腎臟科?

宇: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是一個大哉問,因為肝膽腸胃科有很多procedure需要練習,包含胃鏡、大腸鏡,甚至有一些核磁共振導引的手術,這些東西簡單講就比較偏外科系。可是傳統的腎臟科,因為有很多腎臟離子通道需要去了解,這些東西跟後續一些離子不平衡的變化,其實都是腎臟科的大宗。甚至再加上慢性腎臟病的治療,最近學會特別在推的腎臟移植的治療,這都牽扯到很多的內科觀念建立,所以大概可以理解成傳統上腸胃科比較外科系的同學比較適合,腎臟科是比較內科系。但是我必須說,我最近是覺得,腸胃科像很多北醫的老師,他們對於比如說肝臟的一些治療,現在也走向藥物治療,也是一個新興多元的選擇,變成很多內科思維加一點。所以不能完全一言蔽之,就是外科系的就是腸胃科,內科系的就是腎臟科。所以這也是導致我最後做決定的點,我覺得第一個是跟我求學過去的背景,受到老師的影響有比較深遠的關係,第二個是我覺得有家庭的狀態下,選腎臟科比較能兼顧家庭。

任:我覺得假如你是醫學生,或者你是有志於走醫學的,甚至你現在面臨學科的選擇,那你可以聽一下哲宇的建議,我覺得腎臟科真的是一個相對可以兼顧家庭,但學科也是必要的喔!

宇:當然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腎臟科就比較輕鬆,而是說腎臟科可能是比較多事情,是可以在家裡完成,但還是要動腦,要花時間。

任:想問一下哲宇,當時被派來亞大醫院學習,出發前你有什麼期待?還是特別的害怕?還是覺得這是一個挑戰,應該要勇於挑戰自我?

宇:其實這兩種心情跟心態常常都是並存,第一個先說擔心的部分,就像剛剛講的,其實傳統上來講,腎臟科的是比較內科系,腸胃科比較外科系的科別,其實腎臟科我的同事也真的是比較思慮周密的類型,所以對於動手做這件事情,大部分是不太想做的,或是會有一些既定的恐懼感。

其實來之前,就有一些同事,或者是跟我們一起上課的同好們,提醒我要注意,像是植管的錢可能很少,狀況很多,而且拔管比植管的給付還更多,你真的要去學嗎? 雖然這種緊張的情緒,我一開始是沒有的,而且我一開始也是蠻期待可以動手做,可是這種情緒是會傳染的,其實我一開始有受這些影響。但是因為在我的朋友圈、同事圈裡面,確實我自己的外科性格比較多,我心裡也覺得說,我也還在住院醫生訓練階段,應該不要抗拒學習跟挑戰。

第二個就是說,一開始在北醫有做一些觀摩,但是案例不多,且當時觀摩的案例,後續有出現一些類似腹膜炎,跟腹膜植管後期感染的狀況。其實在做這個手術,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一開始必須用超音波來看導引針的位置是否正確,但是高手在做,常常看超音波定位,看不出所以然來,所以會覺得超音波定位其實很不精準。然後另外就是說,因為在這個步驟當中,另外有一個環節,會用一個很硬很彎的針,穿過病人的皮下,旁觀者會覺得很容易造成一些皮肉傷,或者說萬一穿出這個皮,它的位置跟我預先設置的有落差,既不美觀,效果又不好,這是我來的時候最擔心的事情。

再來就是說,因為這畢竟是一個手術,也知道有些醫院都是在手術室裡面做,但是北醫目前若要騰出一個手術室專門處理這件事情,並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就會擔心會不會後續產生很多腹膜炎,不僅造成病人本人困擾,也造成其他醫師的困擾,所以中間關於消毒部份,像是紫消燈、空氣清淨機,這些其實也都有想過,這是我擔心的問題。

最後當然就是因為我8月就要考專科,所以很擔心學這件事情,會不會影響到念書。最後一個,我覺得一定要提的就是,其實在學會我們大家都上過周哲毅副院長的課,周副在上課的時候感覺是很嚴肅的,我怕會不會來這邊,就失去我走腎臟科的自信。

任:這幾個點真的很重要,雖然聽Podcast有些是一般民眾,但是大家不論在social media,或者是在網路上,多多少少開始知道這件事。那剛剛學弟提的幾個點,當然有些是專科醫師比較會知道的,但有些是民眾的擔憂。剛好這幾個點幫大家稍微整理一下,第一個就是他來之前同儕的耳語,會有一些擔憂,再來就是穿皮很痛的過程之中,究竟會不會造成病人不舒服,或是手術者的問題?第三個就是消毒環境方面,最後就是現實的考量,因為要考試了,來這邊會不會形成一些負擔?還有就是周副,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看起來很嚴肅,當真的去他的麾下,到底會不會很可怕?

先問一下,在亞大醫院學習的前兩個禮拜,想法有什麼轉變?或有什麼新的想法?或有些舊的想法有得到一些印證嗎?

宇:其實我來的第一天早上,大概9點多報到完,就馬上有一台手術,而且第一台就是周副院長的手術,所以在觀摩完之後,跟周副院長有了一些比較進一步的交談,發現私底下的他感覺沒有那麼可怕。另外就是周副院長不愧是學會資深的老師,因為他也很知道像我們現在總醫師的階段,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要面對考試,所以他安排一個資深的腹膜透析護理師當我的助教,讓我很有效率專注於腹膜透析植管相關的學習上,比如說一些術後的訪視、傷口探查,或是要去ICU看病人,或一開始和病人不是那麼熟,都有一個很好的老師作為一個橋樑。這些部分學習完後,我還有時間可以準備專科考試,甚至我本來有一篇論文在進行當中,我也在前兩個禮拜收尾完成,當下我就覺得來這一趟,比我想像的更有價值,我覺得來對了!

那第二個就是說,像在擔心的部分有提到,其實我很擔心超音波導引下,是不是可以找到一個絕對的方式,讓病人很有效率地完成植管。那時候我左思右想,就覺得這個東西絕對不可能是100%,如果不是100%可以用肉眼看到超音波下有一個很明顯的針頭在我要的位置,那就就沒有100%的安全,大概只能透過打局部麻醉劑的時候,要去稍微在超音波下看一下麻醉劑的深度,用來預測病患的皮下深度,最後還是得靠經驗和手感,來最佳化植管的結果。

其實我也有認識中國醫藥大學的總醫師,我後來有跟他聯絡,發現他有在執行腹膜透析植管,我記得他很羨慕我有放假的扣打,有機會來這邊學習。接著我就問他這一年多來大概植入了幾例?他說大概五例,我跟他說你們(中國醫大和亞大醫)是同一個系統,應該要來一個月,我一個月就14例了!這個是中間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原本預計的訓練量是40天的時間,希望可以參與10例手術,但沒想到一半就達到這個量!這中間我一直在尋求說,是不是趕快讓自己可以完成所有步驟,完全不需要有師長完成,但這中間多少還是有些小步驟由師長完成,到大概1月初的時候,才算是有由自己獨立完成的case。

當時也有觀察到為什麼亞大的腹膜透析病人相對這麼多,那其他醫院,或者說北醫為什麼這麼少,後來發現是因為亞洲大學的腹膜透析,跟慢性腎臟病衛教師的團隊,其實是同一個團隊,也就是病人在即將進入慢性腎臟病,雖然到達洗腎前,可能還有一年、兩年,甚至幾年的時間,但他其實早在這個團隊的照顧之下,對於腹膜透析的了解,比起在其他醫院是由不同團隊來照顧更透徹,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邊腹膜透析的量,可以達到這麼大的原因。

任:我覺得學弟有一個地方真的需要褒獎,之前其實有些醫院會找我過去植管,或者別的醫院的醫師會來看,但我覺得大家都是以管窺天,只看到手術過程,卻沒辦法看到全貌,尤其是手術前的衛教,手術中跟手術後的照顧,這些其實都很重要,我覺得學弟有做到這件事,因為每個病人術後狀況都不一樣,植管植得好不好,流得順不順,這些事情是比手術本體更為重要的事。

另外我覺得他剛剛講了一個很好,假如你是一個腎臟病的病人,無論是聆聽醫師或衛教師的衛教,洗腎前、洗腎後都是同一批人,應該會比較安心,畢竟已經接觸久了,溝通是無障礙的,我覺得這件事情也很重要。

最後要問一下哲宇,訓練的最後兩個禮拜有什麼轉變?或你覺得哪些東西可以再多做一點?或覺得自己在某些地方是否有長足的進步?或可以比較有自信做到什麼嗎?

宇:首先開始有點不想走,感覺剛開始就要結束了(笑),我覺得臨床醫師,特別是醫院裡,都要講求3個目標:臨床、教學、研究。以臨床的部分,就是今天來學,回去就要實踐。就我跟北醫的師長們聯絡之下,聽說已經有一些病人在等待,所以過完年2月就可以開始執行腹膜透析植管,我自己也蠻期待的,就像我剛剛講,一些心衰竭病患被麻醉科退貨,再加上心臟不好,所以血液透析洗太重會沒辦法承受,所以腹膜透析的技術對他們而言也算是個救星。

第2個就是我獨立操作case其實還不是很多,其實跟亞大醫院病患的選擇有關係,這邊急性腎衰竭的病人比較多,所以我回去之後,可能主要目標先放在慢性腎臟病,即將要跨到透析的病人身上,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優先放在一些身材適中,或腹水比較多狀態下執行。但我覺得後續出現一些真的比較困難的病人,像是可能很胖,或非常瘦的病人,其實我在這40天裡面都有一些經驗,我想我跨過基本門檻,所以我也蠻期待回去執行的結果是怎麼樣。

教學部分的話,我側面是聽到說北部後續可能會辦一些workshop,那因為我已經有14例的臨床經驗,希望也有機會當助教,或是在教學上給予一些腎臟科的醫師,或是有興趣的同儕們一些分享。

最後就是腹膜透析的研究本身,當掌握這個技術以後,希望能夠在這研究上,有一些可以拓展的地方,我覺得這是後續的一個期待。我也希望說像亞大周副院長跟林醫師,長期已經在中南部建立權威性的口碑,是不是有時候也能來北部和我們分享一下。

任:以後有機會應該會上去,就是學會或其他小型演講、工作坊的性質,大家還是會互相幫忙一下。

我覺得剛剛哲宇講得很好,教學、研究、臨床看起來都不錯,我個人覺得其實你已經走在很多人的前面了,因為光案例數,無論是見識和自己操作的案例數都不少。假如有一些後進者,無論是主治醫師、腎臟科醫師,或是對植管有意願的人,你會給他們什麼建議嗎?

宇:首先我覺得對象與其說是想要參與植管的,不如說我覺得最好是每個腎臟科醫師都要會,因為在一家醫院要應付一些緊急狀況,假如只有一個人會做,是不是變成說他可能24小時on call,這樣的情況下,我是覺得最後一定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如果一家醫院可以同時有2到3個以上的醫師,都會使用這個技術,雖然用到的機會也不一定很大,但是在有需要的時候,真的可以解決病人的問題,同時又可以規避掉沒辦法去開刀房,或是外科沒辦法解決的困境。

另外我是覺得,如果真的要學習這個技術,我有把一些觀摩的案例拍成影片,再用自己的話去解析,把它分析成8到10個步驟,這對我來這邊學習其實蠻有幫助的。就等於我其實從第一個case開始,在不是很了解標準SOP的情況下,我心裡已經有自己的一套SOP,根據這個SOP去對照老師的,才會知道我的想法和老師做的有哪些不同,這樣學習效率會高很多。

但是我必須說,有時候要觀摩的機會不是很大,YouTube也有一些不錯的案例可以參考,像東南亞一些國家、香港的床邊植管滿盛行的,所以有一些案例在上面也是可以找到,這都是給如果希望學習床邊植管的同好們一些參考。

任:我覺得哲宇講得很好,很多資深的主治醫師會希望讓年輕的主治醫師去學,但是當年輕主治醫師人不夠多的時候,或許他沒有辦法把這項技術完整學好,那這個技術就會有部分缺陷。像亞大醫院我們每個人都會,所以我們植管是24小時,但是當一個醫院只有一個人,甚至不到一個人會的時候,或許它就沒辦法變成一個常規性的手術。

很多聽眾或粉絲私訊我,問說為什麼很多醫院都還不會腹膜透析,這部分腎臟科醫學會其實有開始慢慢提倡行程,就是以後要考腎臟專科醫師的總醫師們,或許腹膜透析就變成一個必要條件,至少你要知道這是什麼東西,而且你要稍微了解,甚至開始學會以後,通過才能開始做,所以或許幾年後的腎臟科主治醫師,大概每個人都會做這個東西。

謝謝哲宇今天來到節目上,我覺得他的分享可以幫無論是醫師或聽眾解惑,今天非常謝謝他!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喔!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